誠至信 網址1:www.xdyszzs.com
2016-10-20 來源:中國稅務報-中國稅網 作者: 字號:


分享到: 0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是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先行區,為奠定我國貿易大國地位、提升國際分工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隨著國際市場的持續低迷,監管區企業“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越來越困難。為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企業能夠充分享受稅制改革紅利,近日,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和海關總署發布《關于開展賦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促進外貿持續回穩向好。
監管區企業日益倚重內地繁榮的市場
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的轉型升級,我國對增值稅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最為重要的是增值稅轉型和營改增。這些改革舉措使增值稅抵扣鏈條機制更加健全,內地企業的增值稅負擔進一步降低。隨著國內市場的日益繁榮,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開始積極參與國內市場,經營模式逐步向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方向轉變,以更好地抵御外部風險沖擊。
“為便利內銷和采購國產料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內企業希望能夠取得一般納稅人資格,享受稅制改革帶來的紅利。”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說。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負責人介紹,為大力支持海關特殊監管區企業積極融入全球產業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延伸對外貿易在我國的產業鏈,提升加工貿易產業在我國的附加值,稅務總局會同財政部、海關總署對賦予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有關事項進行了深入調研,最終確定了試點政策。
《公告》明確,在昆山綜合保稅區、蘇州工業園綜合保稅區、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區、河南鄭州出口加工區、鄭州新鄭綜合保稅區、重慶西永綜合保稅區和深圳鹽田綜合保稅區開展賦予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
“這次試點采取企業自愿參與的辦法,有內銷業務或需要從內地購買原材料、機器設備和服務的企業,可以選擇參與試點,‘兩頭在外’特點比較突出的企業仍然可以選擇維持現行的稅收政策不變。”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負責人說。
《公告》規定,試點區域內符合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登記管理有關規定的企業,可自愿向試點區域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海關申請成為試點企業,向主管稅務機關依法辦理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登記。試點企業內銷貨物(包括銷售給其他試點企業的貨物)可以按規定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并按規定申報繳納增值稅、消費稅。
為監管區試點企業送出改革“大禮包”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認為,通過這次試點,可以建立起區內外企業之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使監管區企業進項稅額得到充分抵扣,稅負有效降低。
——試點企業可享受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政策?!豆妗芬幎?,試點企業從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外(以下簡稱區外)購進貨物,可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并作為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憑證(所購貨物內銷的)和出口退稅憑證(所購貨物外銷的)。試點企業以加工貿易方式從區外購進的貨物,繼續按現行稅收法規執行。
—區分內銷外銷業務適用不同的進口稅收政策。由于試點企業可能同時開展出口和內銷業務,因此,《公告》分別明確了不同的進口稅收政策。試點企業進口自用設備(包括機器設備、基建物資和辦公用品)時,暫免征收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以下簡稱進口稅收),暫免進口稅收按照該進口自用設備海關監管年限平均分攤到各個年度,每年年終對本年暫免的進口稅收按照當年內外銷比例劃分,對外銷比例部分執行試點企業所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稅收政策,對內銷比例部分比照執行區外稅收政策補征稅款。
湯繼強認為,對外銷部分的進口設備實行免稅政策,有利于監管區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對內銷部分的進口設備征收進口稅,則體現了公平稅負原則,有利于區內、區外企業公平參與國內市場競爭。
——細化試點企業出口退稅政策?!豆妗芬幎?,試點企業出口貨物,在貨物實際離境后申請退稅;試點企業向試點區域內非試點企業銷售貨物,除未經加工的保稅貨物外,視同出口辦理退稅。
讓政策優勢轉變為企業增長優勢
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認為,監管區試點企業實行與內地相同的增值稅和消費稅制度,稅收政策相同,征管制度相同,管理手段相同,既充分體現了增值稅普遍征收、稅負公平、稅不重征的原則,又因全國稅制統一規范,增強了企業生產、經營的合理預期,為投資決策創造更為有利的稅收環境。對非試點企業保持現行政策不變,有利于這些企業開展外向型業務。
對于區外的內地企業,由于銷往區內貨物的稅收負擔可以傳遞給買家,不再發生因退稅不足而轉增生產成本的問題,因此有效降低了實際稅收負擔。“由于保留了進口原材料保稅和進口設備免稅的兩項政策,監管區企業出口業務仍具有較大幅度的稅收優惠。”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說。
《公告》的出臺將會促進區內外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增強區內外企業參與“兩個市場”的競爭能力。試點為監管區企業內銷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內地企業銷售到區內貨物的經營成本,因而雙方都可以更好地參與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競爭。此外,當國際市場不景氣時,本屬外向型的監管區企業可以通過內地市場渡過難關。內地企業也可以通過加強與區內外向型企業的合作,拓寬通向國際市場的渠道,更快更好地“走出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誠至信財務咨詢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