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計視野 昨天
誠至信 網址:www.xdyszzs.com今天已經5月19日了,小編不得不提醒下大家,2018年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期已經快到啦!如果還沒有完成匯算清繳的,大家盡快完成,或者轉發告知,不然后果十分嚴重。
寫在前面:先不說你明不明白什么是匯算清繳(下面附詳細介紹和流程),但你得先知道未按時匯算清繳有什么嚴重后果?
1.法人代表不能貸款買房;
2.法人代表不能辦移民;
3.法人代表不能領養老保險;
4.公司會每年被稅務局罰款2000至1萬元;
5.有欠稅,企業法人代表會被阻止出境;搭不了飛機和高鐵;
6.長期不申報稅收,稅務局會上門檢查;
7.長期不申報稅收,發票會被鎖機;
8.工商信用網進經營異常名錄,所有對外申辦業務全部限制,如:銀行開戶、進駐商城等等。
企業匯算清繳之前先看下面這12項費用稅前扣除比例。
匯算清繳12項費用稅前扣除比例
請收藏!
費用一:
?項目名稱: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
?扣除比例:100%
也就是: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準予扣除。
費用二:
?項目名稱:職工福利費支出
?扣除比例:14%
也就是:企業發生職工福利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14%的部分,準予扣除。
費用三:
?項目名稱:職工教育經費支出
?扣除比例:8%
也就是: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準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費用四:
?項目名稱:工會經費支出
?扣除比例:2%
也就是:企業撥繳的工會經費,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2%的部分,準予扣除。
費用五:
?項目名稱:研發費用支出
?加計扣除比例:75%
也就是: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費用六:
?項目名稱: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支出
?扣除比例:5%
也就是:企業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為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全體員工支付的補充養老保險費、補充醫療保險費,分別在不超過職工工資總額5%標準內的部分,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準予扣除;超過的部分,不予扣除。
費用七:
?項目名稱:業務招待費支出
?扣除比例:60%、5‰
也就是: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業務招待費支出,按照發生額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的5‰。
費用八:
?項目名稱: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
?扣除比例:15%、30%
也就是:一般企業發生的符合條件的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支出(煙草企業不得扣除)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15%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化妝品制造或銷售、醫藥制造和飲料制造(不含酒類制造)企業:不超過當年銷售(營業)收入30%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準予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費用九:
?項目名稱:公益性捐贈支出
?扣除比例:12%
也就是:企業發生的公益性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年度利潤總額12%的部分,準予結轉以后三年內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
費用十:
?項目名稱:手續費和傭金支出
?扣除比例:5%
也就是: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手續費及傭金支出,不超過以下規定計算限額以內的部分,準予扣除;超過部分,不得扣除。
1.保險企業:財產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5%(含本數,下同)計算限額;人身保險企業按當年全部保費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額的10%計算限額。
2.其他企業:按與具有合法經營資格中介服務機構或個人(不含交易雙方及其雇員、代理人和代表人等)所簽訂服務協議或合同確認的收入金額的5%計算限額。
費用十一:
?項目名稱:企業責任保險支出
?扣除比例:100%
也就是:企業參加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責任保險,按照規定繳納的保險費,準予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費用十二:
?項目名稱:黨組織工作經費支出
?扣除比例:1%
也就是:黨組織工作經費納入企業管理費列支,不超過職工年度工資薪金總額1%的部分,可以據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2018年度匯算清繳
必知必會的11個常見問題
問題一:哪些企業需要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以下簡稱“匯繳”)申報?
答:凡在納稅年度內從事生產、經營(包括試生產、試經營),或在納稅年度中間終止經營活動的納稅人,無論是否在減稅、免稅期間,也無論盈利或虧損,均應按照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有關規定進行企業所得稅匯繳。
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的分支機構,也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的公告》(總局公告[2012]57號)等規定進行年度納稅申報,按照總機構計算分攤的應繳應退稅款,就地辦理稅款繳庫或退庫。
問題二:企業所得稅匯繳申報方式有哪些?
答:企業所得稅匯繳申報方式包括網上申報和上門申報。目前我省企業所得稅納稅人主要通過電子稅務局網上申報方式進行匯繳申報,納稅人如申報錯誤需更正申報的,請到辦稅服務廳上門申報。
問題三:企業所得稅匯繳申報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答:納稅人應當自納稅年度終了之日起5個月內,進行匯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稅款。納稅人在年度中間發生解散、破產、撤銷等終止生產經營情形,需進行企業所得稅清算的,應在清算前報告主管稅務機關,并自實際經營終止之日起60日內進行匯繳,結清應繳應退企業所得稅款;納稅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終止納稅義務的,應當自停止生產、經營之日起60日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當期企業所得稅匯繳。
問題四:2018年度在匯繳申報環節是否可以繼續使用“企業所得稅稅收政策風險提示服務系統”?
答:可以,按照總局統一安排和要求對該系統進行優化升級,在匯繳網上申報中繼續推送給納稅人免費使用。
問題五:使用“企業所得稅稅收政策風險提示服務系統”時,應如何申報?
答:使用“企業所得稅稅收政策風險提示服務系統”之前,需要提前一天網上申報財務報表;納稅人在網上填報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2017年版)后,可以根據自身經營情況,自愿選擇風險提示服務,系統即對納稅人提交的申報表數據和信息進行風險掃描,并在很短時間內將風險提示信息推送給納稅人;針對系統推送的風險提示信息,由納稅人自愿選擇是否修正,可以自行確定是否調整、修改、補充數據或信息,也可以直接進入納稅申報程序;納稅人完成風險提示信息修正后,可以再次選擇“風險提示服務”,查看是否已經處理風險提示問題,也可以直接進入納稅申報程序。
問題六:今年總局對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進行了修訂,本次修訂主要包括哪些變化?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7號規定,本次修訂共涉及對納稅申報表封面、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填報表單以及16張正式表單(有編號表單)的不同程度調整。其中《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基礎信息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企業所得稅彌補虧損明細表》、《境外分支機構彌補虧損明細表》4張表單調整幅度較大,其余表單僅為局部調整或者填報規則優化。
問題七:2018年度匯總納稅企業的分支機構匯繳申報內容與往年一樣嗎?
答:符合《跨地區經營匯總納稅企業所得稅征收管理辦法》的跨地區經營企業分支機構,進行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申報時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2018版),具體填報內容包括“預繳方式”、“企業類型”、“分支機構填報-分支機構本期分攤比例”、“分支機構填報-分支機構本期分攤應補(退)所得稅額”,分支機構匯繳申報之前要確認總機構已完成年度匯繳申報。
問題八:今年小型微利企業年報的填報有哪些變化?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58號規定,總局明確了小型微利企業不再填報《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金融企業收入明細表》、《一般企業成本支出明細表》、《金融企業支出明細表》、《事業單位、民間非營利組織收入、支出明細表》、《期間費用明細表》6張表單,相關數據可直接手工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類)》對應行次;《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基礎信息表》中的“基本經營情況”為小型微利企業必填項目;“有關涉稅事項情況”為選填項目,存在或者發生相關事項時小型微利企業必須填報;“主要股東及分紅情況”為小型微利企業免填項目。
問題九:納稅人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繳時如何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答: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在匯繳企業所得稅時,通過填寫納稅申報表相關內容,即可享受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優惠。申報時,征管系統通過《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基礎信息表》中的“從業人數”、“資產總額”、“限制或禁止行業”等相關指標,自動判斷企業是否符合小微企業條件,符合條件的,系統將進一步自動計算減免稅金額,自動生成表單,為企業減輕計算、填報負擔。“從業人數”、“資產總額”指標按照財稅[2018]77號文件規定,計算全年季度平均值,應納稅所得額按照申報屬期不超過100萬元判斷。
問題十:納稅人享受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2018年度匯算清繳時還需要進行優惠事項備案嗎?
答:進行2018年度企業所得稅匯繳納稅申報時納稅人無需向稅務機關報送優惠備案資料,切實簡化納稅申報資料報送,減輕納稅人辦稅負擔。
問題十一:企業發生資產損失企業所得稅年報稅前扣除時還需要報送相關資料嗎?
答: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所得稅資產損失資料留存備查有關事項的公告》(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15號),企業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誠至信財務咨詢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注:國家稅法、政策每年或有變動,實際應用請注意時效,仔細辨別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