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誠至信 網址:www.xdyszzs.com
6、代收水電費是否需要視同銷售有個租戶跟我公司簽訂了租賃合同,但是這棟樓的物業公司并沒有給我公司開具水電費的發票,我們是不是就不能提前開銷售水電費的發票?我公司沒有物業這塊經營范圍,按12366的說法,房地產公司只能按照視同銷售的方法開具發票,這樣的情況,是不是讓租戶和原本樓宇的物業公司結算比較合理呢?
答:如果該水電費發票是以貴司名義開具的,貴司該種行為屬于轉售水電費,應按照銷售水電申報納稅。無論物業公司有沒有向貴司開具發票,只要實際發生了貴司都可以給租戶開具發票;但如果該水電費由物業公司名義開具,貴司以物業公司開具的發票向租戶收取水電費并將水電費交還給物業公司則不需要繳納增值稅。而貴司在收取水電費過程中并不以此為盈利,純屬一個代收行為,公司還因此產生額外的稅費及其他成本,建議租戶和原本樓宇的物業公司直接結算比較合理。__________相關規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三十七條銷售額,是指納稅人發生應稅行為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價外費用,是指價外收取的各種性質的收費,但不包括以下項目:(二)以委托方名義開具發票代委托方收取的款項。
7、房地產開發企業以現銷方式銷售現房還需要預繳增值稅嗎?我公司屬于房地產企業,以現銷方式銷售現房還需要預繳增值稅嗎?
答:房地產開發企業采取預收款方式銷售商品房,須在收到預收款時預繳增值稅。因此,房地產開發企業以現銷方式銷售現房不需要預繳增值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附件2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6〕36號)第一條第(八)第9小項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采取預收款方式銷售所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在收到預收款時按照3%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相關規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附件2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定》(財稅〔2016〕36號)第一條第(八)第9小項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采取預收款方式銷售所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在收到預收款時按照3%的預征率預繳增值稅。
8、小規模建筑公司異地施工預繳增值稅問題我們是小規模納稅人,到外地施工金額大概在5萬元,該季度收入不會超過30萬元可以享受免稅政策,我們還需要預繳增值稅嗎?
答:小規模納稅人在預繳地施工月銷售額不超過10萬元的無需預繳稅款。詳情可以結合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號的相關條例判斷。__________相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政策有關征管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4號)
六、按照現行規定應當預繳增值稅稅款的小規模納稅人,凡在預繳地實現的月銷售額未超過10萬元的,當期無需預繳稅款。本公告下發前已預繳稅款的,可以向預繳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退還。
9、房地產企業預繳增值稅房地產企業收到預收款,如果開具不征稅發票能免除預繳增值稅稅款義務嗎?
答:房地產企業收到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預收款時,開具不征稅發票,是為了解決房地產開發企業預收款開票和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矛盾,為購房者開具不征稅發票實際目的是為了提供收款收據,便于辦理相關貸款等手續,并非是免除房地產企業預繳增值稅稅款義務的依據。應預繳稅款按照以下公式計算:應預繳稅款=預收款÷(1+適用稅率或征收率)×3%__________相關規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增值稅征收管理暫行辦法》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6年第18號)第十一條應預繳稅款按照以下公式計算:應預繳稅款=預收款÷(1+適用稅率或征收率)×3%適用一般計稅方法計稅的,按照11%的適用稅率計算;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的,按照5%的征收率計算。
10、跨省提供勞務發票開具問題?跨省提供勞務(裝卸類),發票在注冊地自行開具(一般納稅人)或到注冊地主管局代開(小規模)即可,不用到勞務發生地代開專用發票吧?相關文件?
答:根據財稅[2016]36號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四十六規定,“增值稅納稅地點為:(一)固定業戶應當向其機構所在地或者居住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根據這條規定,企業應在機構所在地(稅務登記所在地)申報繳納增值稅,雖有部分行業根據稅源地原則要求在業務發生地預繳增值稅,但是營改增以后,增值稅申報納稅都最終在稅務登記地完成。
因此,裝卸搬運服務應在稅務登記地主管稅務機關申請自開發票或者代開發票,不在業務發生地開發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誠至信財務咨詢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注:國家稅法、政策每年或有變動,實際應用請注意時效,仔細辨別謹慎對待。